一、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和方法
1. 所得額
所得額是個人所得的全額,即:
所得額 = 收入 - 支出
其中,收入是指個人因工作、學習、經營、投資等所得所取得的任何形式的收入,包括工資、獎金、津貼、補貼、股票期權、利息、股息、紅利、財產租賃、財產繼承、偶然所得等。
支出是指個人因生活、消費、住房等日常必需的費用開支。
2. 納稅義務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》(以下簡稱“稅法”),個人所得額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如下:
(1)適用 5 級超額累進稅率:
納稅義務額 = 所得額 × 稅率 - 速算扣除數
其中,稅率是指超額累進稅率表中的級數,速算扣除數為每次稅率表上對應的扣除額。
(2)適用 4 級超額累進稅率:
納稅義務額 = 所得額 × 稅率 - 速算扣除數
(3)適用 3 級平移稅率:
納稅義務額 = 所得額 × (1- 稅率) × 速算扣除數
(4)適用 2 級平移稅率:
納稅義務額 = 所得額 × (1- 稅率) × (1- 速算扣除數)
(5)適用 1 級稅率:
納稅義務額 = 所得額 × 稅率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所得額小于或等于 40,000 元,適用 3 級平移稅率;如果所得額大于 40,000 元,適用 2 級平移稅率。
此外,稅法還規定,對于某些特殊情況,如捐贈所得、稿酬所得、特許權使用費所得、利息、股息、紅利所得、財產租賃所得、財產繼承所得等,其納稅義務額計算方法與其他所得額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。
3. 扣除項目
根據稅法,個人所得額的扣除項目包括:
(1)國家指定的特別行政區和澳門、臺灣居民的工資、薪金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20,000 元;
(2)澳門、臺灣居民的股息、紅利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10,000 元;
(3)香港、澳門、臺灣地區居民的稿酬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2,000 元;
(4)香港、澳門、臺灣地區居民的偶然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1,000 元;
(5)外國居民的工資、薪金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1,400 美元/月。
需要注意的是,扣除額的計算方法因國家和地區而異,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確定。
二、2021 年最新版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
下面是 2021 年最新版本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:
1. 所得額
所得額 = 收入 - 支出
其中,收入是指個人因工作、學習、經營、投資等所得所取得的任何形式的收入,包括工資、獎金、津貼、補貼、股票期權、利息、股息、紅利、財產租賃、財產繼承、偶然所得等。
2. 納稅義務
納稅義務額 = 所得額 × 稅率 - 速算扣除數
其中,稅率是指超額累進稅率表中的級數,速算扣除數為每次稅率表上對應的扣除額。
3. 扣除項目
(1)國家指定的特別行政區和澳門、臺灣居民的工資、薪金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20,000 元;
(2)澳門、臺灣居民的股息、紅利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10,000 元;
(3)香港、澳門、臺灣地區居民的稿酬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2,000 元;
(4)香港、澳門、臺灣地區居民的偶然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1,000 元;
(5)外國居民的工資、薪金所得,扣除額分別為 1,400 美元/月。
需要注意的是,扣除額的計算方法因國家和地區而異,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確定。
以上就是【天啊!這居然是!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方法2022-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2021最新公式】的全部內容。


評論